Blog

部落格

企業經營——企業家思維14

嘉許取代指責,陳述取代詮釋

經常我們在跟夥伴的溝通過程中,容易產生不舒服、罣礙,甚至是爭吵,是來自於你們對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觀點及看法,在表達上面無法讓人感覺舒服,你心裡想的是A,講出來卻變成B,聽的人聽成C,於是你們就會開始彼此有不愉快。

這邊跟你分享一個溝通的技巧,就是「陳述取代詮釋」。例如,有一天早上你看到一位女同事臉很臭,頭低低的,步履蹣跚走進辦公室,看起來心情不好。這時候,如果你想要關心她,你會怎麼做?

走過去,問她:「妳怎麼了?身體不舒服嗎?」她回答:「沒有啊!」這時候你們各自會有什麼想法?你覺得,她應該是生理期吧?有什麼事情要這樣隱瞞呢?身體不舒服的話說一聲又沒關係。她可能會覺得,我哪裡看起來不舒服?為什麼樣這樣猜測我?煩耶!

或者,你可能會問她:「怎麼了?昨天跟老公吵架喔?」她回答:「沒有啊!幹嘛這樣問?」這時候你們各自又會有什麼想法?你覺得她一定是家裡有發生什麼事情,她則是覺得我又沒事,幹嘛這樣亂猜?

有沒有發現,溝通的矛盾就此展開了。她的樣子讓你覺得她可能「身體不舒服」、「跟老公吵架」那是你對於她樣子呈現的一種「詮釋」,盡可能不要用「詮釋」的方式去溝通,你可以用「陳述」的方式。例如:

「我看你一早走進辦公室,面無表情,頭低低的,步履蹣跚,妳怎麼了嗎?」這句話,你並沒有為她的行為去用你的想法或觀點去加以解釋,而是陳述一段事實,接著問她怎麼了,對方聽起來,就不會覺得你在用你的猜測去猜測她,內心的感受就會好多了。尤其是對於比較敏感的人,溝通時盡量使用這樣的方法。

在跟人溝通時,如果你們觀點不一樣時,不要搶話,聽完對方說完話,接著你可以說:

「ok,我了解了,我剛剛收到的訊息是......這是你想分享的嗎?我覺得你分享的很好......那針對這一點,這是我的觀點,你聽聽看......」你說話的方式,不要讓人覺得你想要證明「我是對的」,而是讓人感覺你想表達的是「我了解你的觀點,而我的觀點是...」

溝通通往財富,溝通的意義不在於過程辯論成功,而是達成你想要達成的結果。

我們說的每一句話,不是往成交邁進一步,就是往成交後退一步,所謂的成交,就是對方聽完你的話之後,願意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指令,把票投給你,這張票,可能是鈔票,可能是對你的信任感及尊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