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部落格

【關於我看到各種前世今生畫面故事的故事—part25】

【關於我看到各種前世今生畫面故事的故事—part25

 

太好了!今天終於有一小時空檔可以好好寫文章,終於可以寫我一直很想寫的故事,這個故事超級特別的,大概是我在幫人敲易經解困的個案中,前世的故事最最最最最長又最最最最最最多細節的一個了,這是一個關於古代天才兒童的故事,一個11歲小孩就足智多謀、以小勝多,做生意做到壟斷市場的故事,只能說太厲害、太精彩了。

 

對方是朋友介紹的朋友,是個很有實力的企業主,當他在我面前坐下時,畫面就不斷出來了。他的前世影片從他六歲開始演出,他當時是個很調皮、很聰明的小孩,當時住著四合院,隔壁鄰居有種果樹,父母不在身邊時,他會跑去後院,拿著自己製作的木桿去撈果實,那個木桿是一支接連著一支綁起來的,當隔壁鄰居發現時,覺得很驚訝!一方面覺得這個小朋友很調皮,一方面又覺得他很聰明,怎麼一個六歲年紀的小孩,竟然會製作這樣厲害的工具?這樣的聰明程度很超齡。

 

當他的父母知道時,會唸一下他,但是並沒有太過責備,也沒有對他的行為有太多限制,讓他自由發展,他也沒有愧疚,反倒是滿有成就感的,他會做到別人沒想過的方法去達成他想達成的目的。

 

他跟其他隔壁鄰居小孩玩不太起來,很難融入那些小孩,因為他的智商很高,他會知道用什麼工具或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一般小孩無法理解他在想什麼,當別人還在玩沙的時候,他已經在思考飛鏢要怎麼製作了。

 

關於8歲小孩的第一個重大發現誰能掌握水資源,誰就能掌握財富

 

後來他自己一個人玩膩了,就跑去隔壁的城鎮,好奇別的城鎮有什麼東西,這時候他有個驚人的發現!他發現那個城鎮的水流、水量與自己的家鄉城鎮不同,這個城鎮水比較多,比較容易取水,他們有井口,但是自己的城鎮卻沒看過井口,於是他就在一旁觀察別人取水的方式。

 

接著他發現這些來取水的人,以及附近路過的居民,大家看起來似乎都比較有錢,形象及穿著都比較乾淨、得體,好像水比較多的城鎮或國家會比較富有,這是他當時的一個直覺。

 

他當時在想說,當一個人擁有更多水資源的時候,就擁有更多的財富,他那時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不斷在觀察這些人取水的過程,研究水與財富之間的邏輯。於是他就偷偷跟在取水的人後面,不怕迷路,一直跟著,好奇他們會把肩上扛的擔子裡的水用在什麼地方。

 

他觀察到他們取水之後,用水的方式及用途很不同,有的人把水拿去煮飯,有的人把水拿去種植植物、種田,有的人拿去餵食豬、牛等動物。長期觀察下來,他發現他們用水的方式與財富也有關係,同樣的資源,用的方法不同,能產生不同的經濟價值,他那時就告訴自己說,賺錢可以輕鬆地賺,不用那麼辛苦的賺,他當時才七、八歲,就觀察出這些。

 

而當時他身邊沒有人教他,他也沒有特別問誰,也沒有求證自己的想法,只是靠直覺去判斷而已。

 

他觀察到一個結論,拿水去養動物的話會比較有錢,因為他不斷跟蹤那些到井口取水最後拿水去煮飯、種田、畜牧的人,他發現從事畜牧業的人比較有錢,吃香喝辣的。

 

但雖然是如此,得知水資源用在不同用途之下,能夠創造的經濟效益及收入是不同的,但是人家之所以可以從事畜牧業,也不單單只是因為懂得如何使用水資源,他還掌握了許多關鍵資源,像是養牛的那塊土地,如果他沒有那些資源,只是懂這些道理也沒有用,後續該怎麼做才能變有錢,他還沒找到答案,不過他當時對於自己能夠找到這些結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當他找到這個結論後,過了幾天,他走了許久的路途,回到了自己的城鎮,回到了家,他很興奮地向他的父母分享他的發現,但父母沒有什麼特別的回應,只覺得平安回來就好,他一開始有點小小失落,但是後來也能明白,自己的思維跟父母是不一樣的,彷彿父母只希望他平安就好,但是對於他所發現的世界不感興趣,反倒雖然他年紀小,但卻會自己去探索大人的世界,會思考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事情。

 

他可以透過自己的觀察,找到一些規律、資訊,是超出父母的認知範圍,後來他也不太會跟他們分享了,但至少是會回家報平安的。

 

關於8歲小孩的第二個重大發現擁有專業就能創造財富

 

後來有一天,他又有一個新發現!他家附近有間中藥行,當他走進去時,看到那個中藥行的櫃檯桌子上有乾枯的昆蟲,老闆將曬乾的昆蟲當補品賣,他覺得很驚訝,這竟然可以拿來賣!於是他就在想,把昆蟲曬乾這麼簡單?這樣我也能抓昆蟲來賣啊!但是為什麼他可以賣,別人不能?因為他有專業,因為他是中醫師,因為別人對他有信任感,而其他人沒有。

 

就在他差不多八歲的時候,他得到一個結論,他認為,那些養牛、從事畜牧業的人之所以會有錢,是因為他們知道怎麼用水資源,還有他們掌握了養牛的那些土地資源;而中藥行的人雖然沒有什麼資源,不過只是賣曬乾的昆蟲,但是他們有專業。因此如果想要賺大錢,要嘛要有很多資源,要嘛就要有很多專業。

 

他當時很像個哲學家,不斷地思考,自己反覆驗證想法,他認為兩個國家的資源落差,的確會造成貧富差距,但是握有相同資源的國家,一樣會有貧富差距,那是來自於使用資源的能力差異。

 

八歲的他,那時候原本不想唸書,覺得其他同年紀的小孩都太笨,反應太慢,還在玩那些無聊的沙土,真的很難跟他們一起混,他覺得觀察大人的世界,研究一些社會的規則、脈動、商機邏輯比較好玩。但是當他後來得出結論,知道如果要賺錢的話要嘛掌握資源,要嘛掌握專業,於是他開始決定設計策略地圖,他決定要先有專業,後找資源,原因是他知道以他目前的年紀及資源狀況,是不可能靠資源賺錢的,他必須先靠專業賺到人生第一筆錢,再用這筆錢去換取更多資源、賺更多錢。

 

原本不想唸書的他,因為這個原因,為了累積專業,後來就決定唸書了,他跟父母說,他想去私塾學習,此時他的父母覺得很驚訝,怎麼突然變得這麼乖?而他又表現出很誠懇的樣子,於是父母就被他打動。

 

雖然家裡也不是特別有錢,但父母就去打聽免費學習的環境,找到一個不是正規單位開設的學院,而是一群大人開設免費學習的環境,開始有了老師可以讓他進行學習。

 

他當時是個目標導向的人,去上學是為了趕緊為自己累積賺錢能力的專業,但去上學後才發現上課的內容都是古文、思想哲學、修身養性的教育,他沒有特別地排斥,很有耐心地、順應地學習,在這個跟很多小朋友一起學習的過程當中,他在那個環境裡發現他比其他同學還聰明,好像跟其他同學沒有話聊,在這個比較之下發現自己很聰明,他的自信是來自於跟其他同學的比較。

 

兩年後,他離開了學校,他覺得「如果我要培養專業,不能在學校學,太慢了,我應該直接找專業老師學。」,於是他就開始打工,想要有獨立經濟能力,這樣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10歲時透過專業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當時他並不清楚該怎麼開始,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但他很清楚他的賺錢路徑,第一步要先累積專業,靠專業賺第一桶金,接著再把所賺的錢拿去建立資源體系,第二步就是靠資源賺錢,第三步是靠關鍵資源壟斷市場。

 

他在一條熱鬧的街道上,看到一個布莊,他覺得目前布莊市場需求滿好的,值得從這裡開始,於是他進去布莊找老闆毛遂自薦,想要跟隨老闆學習,當時老闆沒有其他員工,很快遞就答應他來,他覺得這是個大好機會,因為沒有其他的員工,那就表示他可以在這裡一條龍的學習,也挺好的。

 

當時在這段期間,他學到紀錄產品資料、計算金錢、修改衣服等技能,也懂得如何成交客人、客戶紀錄、競爭者分析等等,老闆沒有指派他的工作他也會做,他會主動跑去觀察其他同行的布料、產品品質、客戶族群,觀察紀錄後會報告給老闆聽。

 

此時老闆看到她如此積極,心情是複雜的,他從來沒有帶過員工,第一次帶員工就帶到這麼優秀、積極、主動的員工,因此第一個情緒是開心的;第二個情緒是害怕的,因為他怕這個年輕人將他所有know how和客戶給帶走,他覺得有威脅感,心情很複雜,想防患他又想提拔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後來決定想辦法把他趕走。

 

後來,在那一條街,他嘗試了很多的打工,不分產業類別,對他來說是好玩,他藉此過程學了很多技術,後來因為學了很多技術,他覺得可以自己獨立開店了,而究竟要做什麼生意呢?他決定賣精細木製的產品,他認為一個產品如果可以被市場定價的話無法賣一個好價格,如果要提高客單價,必須結合藝術,因為藝術類的物品,價格是自己定的,必須要有藝術的元素,才能提升價值感。

 

於是他找了很稀有的木材去做傢俱,以及裝收藏品、藝術品的盒子,他找了不是特別有名,需要賺錢,但是有點藝術天份、設計能力的人來幫忙設計盒子的雕刻及外觀,接著在銷售時,說這個藝術品是很厲害的大師設計的,他不斷包裝、T-up那位大師,也說明盒子的設計理念,後來光是賣那個盒子就幫他賺了很多錢,因為市場上沒有像他一樣賣這樣特殊的木製品。

 

他深知賣一個東西不能只是賣它的功能性,還需要有獨特性、價值感、延伸功能,需要包裝熱銷明星產品、聯名款等等,而這個藝術木製盒市場上沒有人做過,具有獨特性,並且結合藝術,沒有所謂的市場合理行情價,可以自己定價,另外性價比高,有獨特的雕刻功伕,類似現代專利的概念。

 

就這樣,大家都慕名而來,大排長龍想來買這樣的藝術木製盒,這個盒子帶給他們富貴的象徵,帶給他們一種身份地位感,他的店生意非常的好。

 

因此他靠著這家店為他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接著他就開始採取下一個步驟,就是靠資源賺錢。

 

11歲時透過掌握關鍵資源壟斷市場、人生致富

 

他深知在這個時代當中,誰能掌握水資源,誰就能致富,在八歲時他看到隔壁村落人們能夠輕而易舉肩背著擔子就能取水的畫面,那對於他的村落是不可能的事,他對於這個畫面印象深刻,也深刻記得他們如何運用水資源,會造就不同的經濟效益,因此他決定再回到隔壁村落,來到那個井口,想要從中再尋找商機靈感。

 

首先他發現那個村落的人一直以來都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像他們村落那樣沒有水的困苦,他們毫無遊戲規則,誰都能取水,什麼時間取水都可以,要取多少水都沒有限制。

 

接著他來到那些養牛的牧場,他深知最能夠賺錢的不是農業,而是畜牧業,因為他評估農業所承受的氣候風險比較高,在當時這樣的風險是無法轉嫁的,而人們再怎麼有錢,吃的米也不會變多,無法創造更高的銷售量,但是畜牧業可不同了,因為市場上從事畜牧業的人口相較於農業來說比較少,掌握這些人就等於掌握整個產業,對一般人來說要從事畜牧業並非容易的事,需要一開始花比較多的資金購買這些牛隻,需要擁有這些養牛的土地、食物,進入門檻很高,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玩得起,所以他可以確保自己如果投入畜牧業的話,不會那麼容易遇到競爭對手,建立起自己的事業防火牆。

 

他有個預期,如果他可以掌握水資源的話,跟水資源有關的產業鍊,跟水資源有利益關係的產業也會受到影響,他很看好畜牧業,而畜牧業是沒有水不行的,所以當他掌握了水,就等於掌握了畜牧業;當他搞定市場上那些少部分從事畜牧業的人,他就搞定了畜牧業;當他壟斷了畜牧業的關鍵資源,就等於壟斷了畜牧業,他決定拿下這個市場。

 

那麼究竟要如何進入這個產業呢?雖然自己已經有一桶金了,但是直接把那筆錢全數投入的話是最笨的方式,最聰明的方式是無中生有、以小換大。首先他跑去了解畜牧業的人,最大的營運成本是什麼?最大的營運風險是什麼?最關鍵的資源是什麼?如果真的要投入資金成本,也不一定要全部擁有、全部買下,他可以買的是最關鍵的資源。

 

他決定先從掌握市場的遊戲規則開始做起,他認為創業就是一場遊戲,一場遊戲就需要有遊戲規則,而誰能掌握遊戲規則,誰就掌握勝算;誰能制定遊戲規則,誰就是贏家。

 

於是他找了當地的幾個官員,那些官員都需要有政績,感覺為民做很多事情,才有升官封爵的機會,此時他以民眾的立場,站在替他們政績著想的角度,跟他們說,這個村落目前水很多,大家都可以隨時取水、無限取水、無條件取水,毫無遊戲規則,但是如果哪一天跟隔壁村落一樣水資源不夠、被用完了、被污染了、發生瘟疫了,那麼這個村落將會遭遇很嚴種的經濟危機。

 

現在大家都可以過得好,那是幸運,不是因為大家有多厲害,只是因為剛好這個村落水比較多,但是單靠這樣的幸運要維持長久的安穩是有風險的。

 

而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使得大家降低這樣的風險,甚至讓這個村落居民都變得富裕,那麼對他們來說就是政績,一般的官員想到可以讓大家都有飯吃的方法是從農業下手,強制規定農民種的稻米、米飯要分給所有居民,但那是最普通也是最沒有效率的方式,他跟官員們倡導需要從經濟下手,應該要讓市場上最會賺錢的人去賺更多的錢,掌握優先賺錢的機會,然後再讓他們把錢分給大家,或者教大家怎麼賺錢、一起賺錢,應該要讓聰明的人帶笨的人,而不是直接給笨的人米飯吃。

 

因此他提出目前關於水資源的使用及分配沒有制定遊戲規則是危險的,應該在取水的優先順序、資格中,要讓那些使用水資源能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人先取水,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要先讓畜牧業的人先,接著是農夫,接著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並且每個不同身份的人在取水方面都應該要有不同的配額及門檻條件。

 

畜牧業賺的錢比較多,應該要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水資源賺更多的錢,這樣官員們跟他們收的稅金才會更多,然後再把這些稅金拿去支援農民。

 

於是他很詳細地跟官員們說明制定遊戲規則的重要性,分析推動這樣的政策對他們的政績、個人利益有什麼幫助,並且還教他們如何跟上面的大官進行說明。他的分析、邏輯、口條等等能力都很好,並且官員們認為他跟此政策沒有什麼關係,卸下心防,因此很快地就順利通過了該遊戲規則。

 

當這個政策被認同後,他更能確定此政策的受惠者是畜牧業,有政治的干預後畜牧業掌握了更多的優勢,此時市場上還沒有那麼多人知道這件事,他便趕緊進行下一個佈局。

 

他去找了從事畜牧業的老闆談合作,他跟老闆說,畜牧業最大的成本是土地,最大的風險也是土地,當你一筆錢買了土地後,就少了一筆可以有更多運用空間的資金了,並且政府像土匪,雖然看似花錢買土地,土地是自己的,但實際上土地還是屬於國家的,他可以隨時徵收,隨時可以改規則,於是他跟對方分析所有的風險,最後提議,讓他來購買對方的土地,然後對方只需要每個月繳給他租金即可,降低風險,並且還能多出一筆可以運用的資金。

 

對方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將土地賣給了他。因此他將自己所賺的第一桶金,部分資金投資在畜牧業所需的土地投資上,他很看好這一筆投資,因為他比別人更早確定畜牧業的相關遊戲規則,畜牧業是遊戲規則的利益既得者,因此跟畜牧業有關的產業鍊或相關資源都會變得更值錢,畜牧業不能沒有水、沒有土地,而他此時掌握了畜牧業最關鍵的兩大資源,這完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果不其然,他當時所買的土地很快地就漲價了,而且這些畜牧業的老闆不能沒有他,他們沒有乖乖繳租金、沒有這些土地他們就做不了生意,而且這些老闆也不太會想要再自己花錢買土地,因為價格漲很多,合理來說,他也應該漲租金的,但此時他提議,他要成為類似股東的角色,也就是他要參與分潤,如果不分潤就不合作,他就收回這些土地不讓他們使用,那些老闆評估了所有的成本風險、優缺利弊後,同意以分潤方式繼續合作。

 

就這樣,11歲的他,制定了市場上的遊戲規則,掌握了畜牧業的兩大關鍵資源(水、土地)進而壟斷市場,成為當地最年輕的富豪。

 

他把創業當成一場遊戲,不畏懼任何變化與考驗,遇到考驗他都覺得那就像是益智遊戲,他相信自己可以靠智商想出各式各樣的方法,敢做、敢擔、敢衝、敢試,與人相處往往是以和為貴,不與人衝突、不用大聲說話、不用刻意包裝、不需要情緒勒索,擁有高超的智慧、看見長久未來的遠見、對人的洞察力,善於剖析他人的利弊,站在對方利益的立場進行分析,配合不錯的口才,達到說服他人同時滿足自己利益的目的。

 

我看完他的前世故事後歎為觀止,這小朋友也太聰明了吧!但是光是從他7歲到11歲的故事就演了一個小時,畫面一堆細節,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細節畫面的前世,到底何時才能快轉啊?如果要從7歲演到人生結束,我看三小時也不夠,於是我就直接問天地,這麼聰明厲害的人,這一世為何要來重修呢?他的考關又是什麼呢?

 

祂說有以下幾點:

 

一、回饋社會

 

祂說當時他的心態是,賺錢對他來說只是好玩和成就感,像是一場遊戲,賺錢對他來說很簡單,以他的智商完全可以駕馭很多財富,沒有想到怎麼幫助畜牧產業的人,事情彷彿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也清楚知道他有天賦,享受這個過程,可是缺乏為社會貢獻關於生命、心靈這方面的提升,比較像是靠社會制度、社會資源、社會議題賺錢的,因此他這一世是要來回饋社會的。

 

二、傳承

 

他當時沒有做到傳承,沒有把智慧變成知識體系傳承下去,他算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但很多能力沒有被流傳下來。他這一世會有那世的聰明才智,但要做到對社會影響力的傳承。

 

另外他應該要找好接班人,做到交棒、傳承,再去玩下一個產業遊戲。前世他在開店,銷售木製藝術盒子做得很好,這當中也有累積了許多經驗與技能,但是當時沒有找到接班人,沒有紮實地做到經驗上的傳承,一心想著賺了一桶金之後就要去玩下一個更大的遊戲,而使得當時風靡一時的產品生意,那間被經營到家喻戶曉的店面,最後技術失傳、經營斷層。

 

三、創造國際影響力

 

他這一世要影響的人很多,要幫助的人非常多,範圍要更廣,要跨越國際,影響力至少要拓展至四個國家他所創造的財富是天地要透過他去幫助更多的人,天地給他好的天賦、資源、人都是為了讓他有機會去幫助更多的人

 

天地說他要影響的人超級多,有好幾萬人,我怕他聽完會很有壓力,所以我當時只保守地說,他至少要把事業拓展到四個以上的國家,但實際上我發現,那些身價越高、事業版圖及規模越大的人,他們的前世故事都超精彩,都是我會一直想看下去的電影,而同時這些企業主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天地提供好的人脈、資源、機會給他們,是要他們藉由事業的平台去幫助更多的人,要被天地大用,要利益眾生,要為世界創造更多正面的影響力。


6400字!!!!天啊!!!好長的故事啊!這是我打過最長的一篇了!好奇多少人看完了呢?


top